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統計,世界上每3秒就有一人被診斷罹患失智症,預計2030年失智症人數將高達8200萬人,2050年將達到1.52億人,成長速度驚人!在台灣,健保署2022年統計,近六年失智就醫人數成長兩成。在在顯示失智人口的比例迅速提高。
其實失智症可以透過檢查及早預防,根據了解,失智症好發年齡約65歲以上,但在發病前15到25年,腦部就會發生變化,出現蛋白質異常沉積的狀況,主要為濤蛋白、乙型類澱粉蛋白兩種。目前透過免疫磁減量技術(以下稱IMR),經由抽血即能得知自己的腦部是否有異常蛋白堆積,進而評估罹患失智症的風險。
藉由IMR檢查後,如果發現自己是高風險者,就能針對飲食、生活作息積極改善、預防失智。除了45歲以上之一般人之外,高風險族群包含長期壓力、睡眠品質不良、65歲以上長者、曾有頭部外傷、三高患者,以及長期抽菸、阿茲海默症家族史、孤單生活者、憂鬱患者、長期睡眠障礙、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,建議這些對象都能進行IMR檢測。
過去關於失智症檢測,大約分為四種方式。像是神經心理學問卷,完整檢查需花費3小時左右,且需要較長期觀察評估。另外,像是正子造影和核磁共振,一旦檢查出異狀,通常腦部都已經退化萎縮。而傳統篩檢的抽脊髓液,疼痛度高,令人膽怯、害怕、不願意做。
透過IMR檢測,只需要抽取約6c.c.的血,就能精準測出類澱粉蛋白與濤蛋白的含量,評估大腦健康風險。亞健康族群能透過定期回測,及早預防!若檢測結果為中高風險者,則建議盡快轉診尋求神經內科門診進一步檢查,並增加回測頻率持續追蹤。
事實上,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包含:多動腦、維持規律運動、多社交、均衡飲食,保持健康體重等,從生活作息著手改善,都有助於遠離失智症!